杨振华:搞活一家60岁的老企,30年他就靠这个字

[ 苏商会 朱琳, 2016-09-21 ]

“一个企业要想集中精力搞生产、经营、发展改革,就要统一思想、统一行动,苏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得比较好,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和谐。”杨振华统领苏化的30年,正是对“万物各得其和以生”最为精妙的诠释。

初秋时分,清风微凉。走进苏化工业园,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多层小楼,犹如一座座“小山”矗立在蓝天绿地之中,毫无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撕裂感。这里静谧、清幽,仿佛喧嚣城市中的世外桃源,杨振华的办公室就在“桃源”入口的第一座“小山”内。室内装修朴实,唯一的装饰是墙角处摆放的一缸睡莲,雪白的莲花在悠然绽放。

身着条纹撞色衬衫、蓝色休闲裤,面色绯红,精神健旺,丝毫看不出杨振华已经快到了古来稀的年龄。老爷子笑容可掬、声音洪亮,在他的讲述里,一段段尘封的往事逐渐鲜活起来。

和”——兴家

 

        中国有句古话叫做“家和万事兴”,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,家庭和睦才能集中精力搞生产、经营、发展和改革。苏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得比较好,在杨振华看来,“最主要的是和谐”。“这其中班子的团结是最重要的,苏化集团领导班子不管是党委负责制,还是厂长负责制,不管是国有体制下还是现在的混合所有制,都能统一思想,统一行动。”

“过去一起工作的领导我们还留着呢,原来的财务总监,从位置上退下来之后,继续聘他担任审计监察委员会主任;原来的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,现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,让他们专业从事搞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”。杨振华深有感触地说:“老领导对企业有感情,情况非常熟悉,对员工也非常熟悉,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。”

“十二五”计划开始,为了提高员工收入水平,杨振华承诺每年给员工加薪10%-15%。去年由于宁夏基地环保提标改造影响停产10个月,企业的效益受到了影响,去年没有加工资,“但是我跟员工承诺了一定补上,今年9月份职工就可以拿到新工资了”。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员工,苏化依旧给予关心,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,以及每年春节公司发放的节日慰问金。

企业建立了1700多万元的职工基金,“这个基金就做三件事情:第一件是帮困;第二件是组织先进员工培训、旅游;第三件是为员工过年置办年货”。切实为“家人”着想,杨振华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做到“家和”。几十年来,不管苏化经历怎样的风风雨雨,“家人”们依旧不离不弃,企业始终屹立不倒,勇往直前。这与杨振华“家和”的理念是分不开的。

 

和”——共赢 

 

与“家人”的“和”是建立依存,与“外人”的“和”则追求共赢。而共赢的首要条件则是守信、履约“苏化集团每年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都会按时履约,每年对银行的贷款都不会逾期”,这一“会”一“不会”之中,无不体现出杨振华对“外人”践诺的坚决。“去年集团在宁夏的企业进行环保提标改造,生产经营一度十分困难,但还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按期还了银行的4亿中票,”杨振华笑着说: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,我们做实体的,一定要当好长工”杨振华这个“好长工”是银行最喜欢的客户之一。

杨振华还说起了一件事。1983年,苏化与中信集团兴业公司合作建立苏州制胶公司,投产后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,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面临终止合作清盘的局面,中信的这次投资并没有带来预期经济效益。到了1993年,杨振华从合作方的角度考虑,如果终止合作,那么中信兴业公司就要背负投资失败之名,承担投资损失的责任。于是,他当即建议中信可以原有的投资额转投盈利良好的苏化集团。这一结果使中信兴业在后来的近10年中,不仅收回了投资成本,而且获得了很好的回报。这并不是苏化历史上唯一一起“为合作伙伴规避风险,以达成‘共赢’”的事件。

共赢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。2004年,徐州新沂农药厂遇到了资金链这道跨不过去的坎,彼时,适逢苏化搬迁改造,双方一拍即合,决定资产重组,成立苏化集团新沂农化有限公司。双方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,就完成了合作经营资产重组所有相关的手续。苏化集团通过对合资新公司输入资金和管理,使其迅速恢复了生机,得到了快速发展。2007年8月,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,更名为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。2010年12月,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。有了资本市场这个平台,企业发展的舞台和空间更大了,先后在宁夏和陕西建立了生产基地,成为我国农药行业的知名企业。

在这次合作中,苏化集团将企业原有的农药产品生产线毫无保留地搬迁至该企业,实现了农药板块的整体异地搬迁,包括所有农药产品生产的“证照”。这不仅拯救了一个企业,并使其发展壮大,同时也盘活了存量资产,使苏化集团实现了跨区发展。这次双方共赢的合作堪称经典,至今在业内广为流传。

 

和”——顺势

 

所谓“势”,就是一种趋势,一种方向,一种潮流。顺势可以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,不可逆势而行。

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都在转型升级,去年以来,国家发出了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,这个就是“势”;中央提出的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发展理念,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作为实体经济的一分子,苏化就是要响应国家号召,加快转型升级,顺应这个历史潮流。

今年,为了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,推进企业技术进步,苏化对集团所属的技术中心进行改革,引进了外来合作者,技术中心的员工以自然人参股,注册成立了“苏州英诺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”。

新公司的成立,是苏化在改革创新方面的又一项新举措。新公司一方面立足为集团的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服务,承接老产品的技术改造任务,另一方面,将致力于开发医药中间体、精细功能化学品,为苏化集团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,同时也激发了员工投身研发的积极性,最终将打造成一家科技型的上市公司。

实际上,苏化的转型升级,去年就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,以收购专注老年痴呆症和抗肿瘤药物研发的西安方舟制药为标志,开始将产业触角延展至医药领域。

在谈到为何要收购该企业时,杨振华娓娓道来:我们瞄准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由来已久原因有三:一是医药行业属于大健康范畴—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人们对健康指数的要求越来越高,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农民变市民有了医保,农村有农保,势必会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,用药量和用药水平会不断提高,而且这是一个数以亿计的庞大群体,是一块非常诱人的大蛋糕;二是医药属于轻资产行业,具有投资少、附加值高的特点;三是医药行业对环境影响大大低于化工行业,企业生存的压力相对较小。

目前,苏化集团一个中心、四个基地的格局已经形成,化工和医药两大主业也已经确立。我们今后的主攻方向是医药化工和精细化工这两大主业谈到转型,杨振华露出了轻松的微笑。

我现在还能做60多个俯卧撑,基本上每天坚持锻炼,主要以走路为主,保持身体硬朗、精力充沛,一会我现场做,你们帮我记数”,杨振华董事长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炯炯,脊背挺得直直的。今年是苏化成立60周年,也是杨振华进入苏化的第30个年头,愿老爷子带着“和”理念的精髓,带领苏化谱写新的篇章。

About suhua走进苏化
联系我们

生产基地

/Main Production Sites

 

中卫基地

 

视频介绍